近期,NEAR Protocol開發團隊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提案,計劃將網路通脹率從當前的5%下調至2.5%。該提案不僅引發了對NEAR自身發展的關注,更在整個加密貨幣行業內掀起了一場關於Layer 1(L1)網路經濟模型的廣泛討論。
多位業內專家指出,許多區塊鏈網路仍在沿用2019年制定的安全假設,這可能導致對驗證節點的過度補償。這種做法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通脹,還可能引發稅收流失問題。隨着技術進步和網路安全性的提升,重新評估和調整這些參數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討論中,多數參與者達成共識,認爲應當減少代幣的過度發行,並將其與鏈上實際活動更緊密地結合。這種觀點反映了行業對更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追求。然而,也有聲音批評某些L1項目利用高收益來吸引新用戶,將用戶視爲簡單的流動性來源。
這場辯論進一步延伸到了幾個關鍵問題:項目在早期階段應如何合理設定通脹率?通脹究竟是對早期參與者的補償,還是一種反稀釋機制?相比於驗證節點,風險投資(VC)是否獲得了過高的回報?此次調整是否真正基於數據分析,還是簡單地"到期減半"?
NEAR的這一舉措可能會成爲其他L1網路的參考,促使它們重新審視自身的代幣經濟學模型。隨着加密貨幣市場日益成熟,如何平衡網路安全、經濟激勵和長期可持續性,將成爲每個項目團隊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。
查看原文多位業內專家指出,許多區塊鏈網路仍在沿用2019年制定的安全假設,這可能導致對驗證節點的過度補償。這種做法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通脹,還可能引發稅收流失問題。隨着技術進步和網路安全性的提升,重新評估和調整這些參數變得越來越重要。
討論中,多數參與者達成共識,認爲應當減少代幣的過度發行,並將其與鏈上實際活動更緊密地結合。這種觀點反映了行業對更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追求。然而,也有聲音批評某些L1項目利用高收益來吸引新用戶,將用戶視爲簡單的流動性來源。
這場辯論進一步延伸到了幾個關鍵問題:項目在早期階段應如何合理設定通脹率?通脹究竟是對早期參與者的補償,還是一種反稀釋機制?相比於驗證節點,風險投資(VC)是否獲得了過高的回報?此次調整是否真正基於數據分析,還是簡單地"到期減半"?
NEAR的這一舉措可能會成爲其他L1網路的參考,促使它們重新審視自身的代幣經濟學模型。隨着加密貨幣市場日益成熟,如何平衡網路安全、經濟激勵和長期可持續性,將成爲每個項目團隊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。